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废止《东莞市有形土地市场管理规定》的决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21:46:42  浏览:861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废止《东莞市有形土地市场管理规定》的决定

广东省东莞市人民政府


关于废止《东莞市有形土地市场管理规定》的决定


东府〔2008〕112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

《东莞市有形土地市场管理规定》(东府令第23号)自1999年实施以来,对规范我市土地市场交易行为,维护正常交易秩序,促进土地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鉴于土地使用权交易管理的内容在2002年发布的《广东省土地使用权交易市场管理规定》(省政府令第79号)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39号)中已有明确规定,且《东莞市有形土地市场管理规定》在土地交易管理的范围、交易方式、条件和程序以及相关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内容与上述两份文件的有关规定不尽一致,已不宜继续执行,现决定予以废止。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东莞市人民政府

二○○八年十月九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广州市教育局资助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及学术会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广东省广州市教育局


关于印发广州市教育局资助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及学术会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穗教发〔2007〕36号

市属各高校,各区、县级市教育局,局属单位及有关单位:

  根据市法制办《规范性文件审查意见书》(穗府法审〔2007〕49号),《广州市教育局资助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及学术会议管理办法(试行)》业经审查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广州市教育局
二○○七年九月十四日

广州市教育局资助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及学术会议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鼓励市教育系统各单位争取国家级、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及重要学术会议,并保证已批准的重大(重点)项目及重要学术会议的顺利实施与完成,根据《印发广东省促进自主创新若干政策的通知》(粤府〔2006〕123号),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市教育系统内,作为  第一承担单位获得符合资助范围项目的单位或课题组。

  第三条 获得以下政府部门资助项目的单位或课题组,由市教育局给予一次性资助(不含立项不资助的项目):

  (一)自然科学类:

  国家级:科技部863计划、973计划项目;

  (二)社会科学类:

  1.国家级: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省部级(面向市属本科高校以外单位):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三)独立举办国际性及全国学术会议

  1.独立举办国际性学术会议:指由市教育系统单位举行、有举办单位专家学者进入会议的领导机构、面向国内外征集论文且有外国专家学者8人以上,国别3个以上参加的学术会议。

  2.独立举办全国性学术会议:指独立主办或全国性学术团体委托市教育系统单位承办、有市教育系统单位专家学者进入会议的领导机构、有国内该领域知名专家学者10人以上,省份5个以上参加的学术会议。

  第四条 配套资助经费
  (一)国家级项目:自然科学类:2万元,社会科学类:1万元。
  (二)省部级项目:社会科学类:05万元。
  (三)国际性学术会议:8万元,全国性学术会议1万元。

  第五条 资助的申请与审批:
  (一)配套资助经费列入市属高校科技、社科项目与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申请。
  (二)申请者必须是市教育系统在职的教师和科研人员,必须是项目主持人,并直接承担项目的具体研究工作。
  (三)申请各级项目配套经费的应提供原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任务书、立项证明,申请国际性与全国性学术会议资助的应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四)申请人应填写《广州市教育局资助国家、省部级科技、社科项目申请表》或《广州市教育局资助学术会议申请表》一式1份,由所在单位签署具体意见,连同相关附件,报市教育局批准。

  第六条 课题配套资助经费与年度课题立项资助经费一并下达,一次拨付,不另追加。经费使用按照《广州市教育局资助科研项目财务管理办法(试行)》实施管理。

  第七条 配套资助项目完成或学术会议举办后一个月内,获资助的课题组或单位应认真撰写《广州市教育局资助国家、部省级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总结报告》或《广州市教育局资助学术会议经费使用总结报告》,经所在单位审核后,一式1份报送市教育局备案。

  第八条 作为第一承担单位获得符合资助范围项目的归口劳动保障部门管理的技工学校和职业培训学校,同样适用本办法。

  第九条 本办法规定的资助经费从广州市教育行政事业费中列支。

  第十条 本办法自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有效期5年。


交通管理处罚程序规定

公安部


交通管理处罚程序规定

1988年7月9日,公安部

一、为正确实施交通管理处罚,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交通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二、对违反交通管理行为的处罚,一般由县或市、市辖区公安交通管理机关依法裁决;需要吊扣六个月以上驾驶证的,应当报请上一级公安交通管理机关裁决;需要给予拘留处罚的,应当报请县(市、区)公安局、公安分局裁决。
警告、五十元以下罚款、吊扣二个月以下驾驶证,可以由城市相当于公安派出所一级的交通警察队或者乡镇交通警察队裁决;在没有交通警察队的农村地区,警告、五十元以下罚款,可以由公路沿线的公安派出所代为裁决。
三、对违反交通管理的人处警告、五十元以下罚款,或者罚款数额超过五十元,被处罚人没有异议的,可以由交通警察当场处罚。
当场处罚时,应当填写当场处罚决定书,交给被处罚人。
对于不接受当场处罚、需要给予吊扣驾驶证或拘留处罚的,应当将其传唤到公安交通管理机关。传唤可以口头方式或者使用传唤证。对无正当理由不接受传唤或者逃避传唤的,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可以强制传唤。
四、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对被传唤的人,应当及时讯问和进行必要的查证,如有证人,应当询问证人。
讯问被传唤人和询问证人,都应当作出笔录,经被讯问人或证人核对无误后,在笔录上签名或者盖章。证人要求提供书面证言的,应当允许。
五、经过讯问查证,违反交通管理行为事实清楚的,应当依法作出裁决。
裁决应当填写裁决书,并应立即向本人宣布。裁决书一式三份,一份交给被处罚人,一份交给被处罚人所在单位(对外县、市机动车驾驶员给予拘留、吊扣驾驶证处罚的,可将裁决书和被吊扣的驾驶证一并寄送驾驶证上注明的发证机关),一份存公安交通管理机关。
六、对当场未交罚款的机动车驾驶员暂扣驾驶证、行驶证和对非机动车驾驶员暂扣车辆的,应当给被处罚人开具暂扣证件、车辆凭证,并限定被处罚人交纳罚款的时间(原则上不超过二十四小时)和地点。收到罚款后,应当同时将驾驶证、行驶证或车辆归还本人。
七、对醉酒驾车、酒后或无证驾驶机动车、驾驶无牌照或机件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机动车辆等违反交通管理的行为,给予处罚后由于安全原因不能立即放行的,应当通知有关单位将车辆取回,或确认安全后予以放行。
八、被处罚人不服公安交通管理机关的警告、罚款裁决或者公安机关拘留裁决的,可在接到通知后五日内向主管公安机关或者上一级公安交通管理机关提出申诉,主管公安机关或者上一级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应当在接到申诉后五日内作出裁决;不服主管公安机关或者上一级公安交通管理机关裁决的,可在接到通知后五日内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九、被处罚人不服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吊扣驾驶证裁决的,可以在接到裁决书后五日内,向上一级公安交通管理机关或者主管公安机关申请复议一次,上一级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和主管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申请后五日内作出复查决定。
十、对交通管理处罚不服、超过期限提出申诉的,或者事后对当场处罚决定不服提出申诉的,可以作为人民来信来访处理。
十一、对违反交通管理、造成交通事故的处罚程序,除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和另有规定的以外,按本规定执行。
十二、对违反交通管理的行为给予警告、罚款和吊扣驾驶证处罚的,按照本规定填发交通管理处罚法律文书。给予拘留处罚的,按照公安部一九八六年十月《关于贯彻执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通知》(〔86〕公发29号文件)的规定填发法律文书。
交通管理处罚法律文书,按统一式样(附后)由县以上公安交通管理机关自行印制,在执行中如需要增加其他文书,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交通管理机关自行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