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废止部分司法解释和业务文件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6 22:30:00  浏览:911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废止部分司法解释和业务文件的通知

最高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废止部分司法解释和业务文件的通知

1993年11月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军事检察院:为适应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需要,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检察机关重建后至1992年底以前发布的司法解释和其他有关检察业务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经过清理,其中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单独发布、应予废止的司法解释和业务文件共43件,已经第八届第二次检察委员会议讨论,决定废止。特此通知。

附:最高人民检察院宣布废止的司法解释和业务文件目录

--------------------------------------------------------------------------------
| 司法解释文件(或其他业务文件)名称 | 文号及日期 |
|----------------------------------------------|----------------------------|
| | 1979年3月10日 |
|关于认真执行《逮捕拘留条例》的通知 | 〔79〕高检一字第1号 |
|----------------------------------------------|----------------------------|
| | 1982年9月6日 |
|关于监所检察受理就业人员犯罪案件范围的批复 | 〔82〕高检监函第14号 |
|----------------------------------------------|----------------------------|
| | 1982年4月19日 |
|关于对在购销中索取和收受财物定罪问题的复函 | 〔82〕高检经函第1号 |
|----------------------------------------------|----------------------------|
|关于人民检察院劳教检察试行办法 | 1983年3月4日 |
|----------------------------------------------|----------------------------|
|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法纪检察案件立案标准的 | |
|规定(试行) | 1986年3月24日 |
|----------------------------------------------|----------------------------|
|关于个人非法制造、销售他人注册商标、 |1985年10月5日高检 |
|标识构成犯罪的能否按假冒商标罪惩处的批复 |研发字〔1985〕第21号 |
|----------------------------------------------|----------------------------|
| |1985年9月9日高检 |
|“关于案件管辖的请示”的答复 |三发字〔1985〕第8号 |
|----------------------------------------------|----------------------------|
| |1980年7月21日高检 |
|人民检察院刑事检察工作试行细则 | 刑字〔1980〕第44号 |
|----------------------------------------------|----------------------------|
|关于判处徒刑宣告缓刑的罪犯在缓刑期间 | |
|不能担任国营或集体企事业单位领导职务的批复 | 1986年8月23日 |
|----------------------------------------------|----------------------------|
|关于盗窃中国工商银行发行的金融债券是否应按 |1986年12月1日高检 |
|票面数额计算的批复 |研发字〔1986〕第14号 |
|----------------------------------------------|----------------------------|
|关于执行《人民检察院刑事检察工作试行细则》 |1986年3月28日高检 |
|第二十五条有关问题的答复 |研发字〔1986〕第2号 |
--------------------------------------------------------------------------------
--------------------------------------------------------------------------------
| 司法解释文件(或其他业务文件)名称 | 文号及日期 |
|----------------------------------------------|----------------------------|
|关于各地认真执行《逮捕拘留条例》简化案件批捕 | |
|手续的请示报告中提出的一些问题的答复 | 1979年8月9日 |
|----------------------------------------------|----------------------------|
|关于贯彻“反盗窃斗争电话会议”精神 | 1991年9月25日 |
|严厉打击严重盗窃犯罪活动的通知 |高检发刑字〔1991〕72号|
|----------------------------------------------|----------------------------|
| | 1991年1月18日 |
|关于必须严肃查处暴力抗税案件的通知 | 高检发〔1991〕5号 |
|----------------------------------------------|----------------------------|
|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坚决打击拐卖妇女、儿童和| |
|强迫引诱、容留妇女卖淫的犯罪,积极配合查禁取缔| 1991年1月11日 |
|卖淫嫖娼活动的通知 | 高检发刑字〔91〕1号 |
|----------------------------------------------|----------------------------|
|关于盗窃当地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发行的 | 1990年3月16日高检 |
|有价证券如何计算盗窃数额请示的答复 | 研发字〔1990〕第2号 |
|----------------------------------------------|----------------------------|
| |1989年4月23日〔89〕|
|关于坚决依法从重从快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分子的通知| 高检发〔办〕字第11号 |
|----------------------------------------------|----------------------------|
|关于巨鹿、鹿邑等县、区检察院提审、押解人犯 |1987年10月21日高检 |
|违反规定发生人犯脱逃事故的通报 | 三发字〔1987〕第4号 |
|----------------------------------------------|----------------------------|
|关于被告人在刑事拘留期间需要对被害人作 | 1987年4月21日高检 |
|精神病鉴定的案件拘留期限计算问题的答复 | 研发字〔1987〕第4号 |
|----------------------------------------------|----------------------------|
|关于在办理盗窃案件中如何理解和处理盗窃 | 1985年3月21日高检 |
|“自家”或“近亲属”财物问题的批复 |研发字〔1985〕第12号 |
|----------------------------------------------|----------------------------|
|关于侵犯中外合资企业合法权利的刑事案件是否 |1985年9月3日高检 |
|属于涉外案件的批复 |研发字〔1985〕第32号 |
|----------------------------------------------|----------------------------|
| |1987年4月21日〔87〕|
|关于积极查处偷税案件的通知 | 高检发〈二〉字第9号 |
--------------------------------------------------------------------------------
--------------------------------------------------------------------------------
| 司法解释文件(或其他业务文件)名称 | 文号及日期 |
|----------------------------------------------|----------------------------|
|关于抓紧向人民法院起诉一批自首坦白案件的通知 | 1989年10月5日 |
|----------------------------------------------|----------------------------|
|关于对《通告》期限内自首坦白案件免予起诉的 | |
|具体规定 | 1989年10月8日 |
|----------------------------------------------|----------------------------|
| | 1990年4月27日 |
|关于以人质勒索他人财物案件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 |高检研发字〔1990〕11号|
|----------------------------------------------|----------------------------|
| | 1990年10月23日 |
|关于进一步加强自侦案件免予起诉工作的通报 | 高检发〔1990〕32号 |
|----------------------------------------------|----------------------------|
| | 1991年2月23日 |
|关于贪污、受贿案件免予起诉工作的规定(试行) | 高检发〔1991〕9号 |
|----------------------------------------------|----------------------------|
| | 1991年7月11日 |
|关于贪污、受贿案件免予起诉工作的暂行规定 | 高检发〔1991〕41号 |
|----------------------------------------------|----------------------------|
| | 1979年7月16日 |
|关于女知青奸情案件的认定及处理的批复 | 〔79〕高检研字第4号 |
|----------------------------------------------|----------------------------|
| | 1979年8月30日 |
|关于襄樊铁路分局提请批捕案犯的审批问题的通知 | 〔79〕高检字第55号 |
|----------------------------------------------|----------------------------|
|关于西宁铁路公安分处提请批捕的案件的审批 | 1979年9月7日〔79〕|
|问题的通知 | 高检一文字第40号 |
|----------------------------------------------|----------------------------|
|关于检察机关执行刑事诉讼法中有关办案 |1981年7月22日〔81〕|
|时限几个问题的综合批复 | 高检发(研)字第27号 |
|----------------------------------------------|----------------------------|
|关于省院受理属于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一审案件, |1979年12月28日高检 |
|应移交给管辖地区的检察分院办理的答复 | 〔79〕一文字第71号 |
--------------------------------------------------------------------------------
----------------------------------------------------------------------------------
| 司法解释文件(或其他业务文件)名称 | 文号及日期 |
|------------------------------------------------|----------------------------|
| | 1987年8月15日 |
|关于执行刑事诉讼法第150条有关问题的答复 |〔87〕高检研字第34号 |
|------------------------------------------------|----------------------------|
| |1986年6月23日〔86〕|
|关于抓紧复查处理检察机关经办的冤假错案的通知 | 高检发(信)字第10号 |
|------------------------------------------------|----------------------------|
|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侦查的刑事案件办案程序(试行)| 1986年3月24日 |
|------------------------------------------------|----------------------------|
|关于当前办理贪污、受贿等经济案件中正确运用 | |
|免予起诉的几点建议 | 1982年12月25日 |
|------------------------------------------------|----------------------------|
| |1984年5月15日高检 |
|关于对劳教人员李水金逃跑案定性请示报告的批复 | 〔1984〕三函第6号 |
|------------------------------------------------|----------------------------|
| |1985年4月24日高检 |
|关于如何掌握“重大盗窃罪”问题的批复 |研发字〔1985〕13号 |
|------------------------------------------------|----------------------------|
|关于加强提前介入、加速办理制造动乱和 |1989年10月12日高检 |
|反革命暴乱的犯罪案件的通知 |〔1989〕刑字第14号 |
|------------------------------------------------|----------------------------|
|关于在“文革”中因参加批斗、刑讯逼供 | 1984年6月27日 |
|致人伤亡的案件可否予以追诉问题的批复 |〔1984〕高检研函第8号 |
|------------------------------------------------|----------------------------|
|关于在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中人民检察院 |1983年9月10日高检 |
|如何派员出庭支持公诉问题的批复 |〔1983〕一函字第34号 |
|------------------------------------------------|----------------------------|
|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自行侦查刑事案件 |1983年3月1日〔83〕 |
|办案程序(暂行规定) | 高检二函字第3号 |
----------------------------------------------------------------------------------
以上文件全部为最高人民检察院单独制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管理办法》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印发《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管理办法》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73号


  经商财政部,现将《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管理办法》予以发布,自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施行。
  特此公告。


  附件: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申报审核审批表.tif
 http://www.chinatax.gov.cn/n8136506/n8136593/n8137537/n8138502/n11764186.files/n11767920.tif 

国家税务总局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四日


  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管理,根据《财政部 商务部 海关总署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继续执行研发机构采购设备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1]〕88号)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主管研发机构退税的国家税务局(以下简称“主管退税税务机关”)负责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的认定、审核审批及监管工作。
  第三条 采购国产设备适用退还增值税政策的研发机构范围和设备清单范围,按财税[2011]88号文件相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 享受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的研发机构,应在申请办理退税前持以下资料向主管退税税务机关申请办理采购国产设备的退税认定手续。
  (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及组织机构代码证(原件及复印件);
  (二)税务登记证副本(原件及复印件);
  (三)退税账户证明;
  (四)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本办法下发前已办理出口退税认定手续的,不再办理采购国产设备的退税认定手续。
  第五条 研发机构发生解散、破产、撤销以及其他依法应终止采购国产设备退税事项的,应持相关证件、资料向其主管退税税务机关办理注销认定手续。已办理采购国产设备退税认定的研发机构,其认定内容发生变化的,须自有关管理机关批准变更之日起30日内,持相关证件、资料向其主管退税税务机关办理变更认定手续。 
  第六条 研发机构应自购买国产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之日起180日内,向其主管退税税务机关报送《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申报审核审批表》(见附件)申请退税,逾期不得申报。申请退税时,附送以下资料:
  (一)采购国产设备合同;
  (二)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
  (三)付款凭证;
  (四)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研发机构购进国产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应在规定的认证期限内办理认证手续。未认证或认证未通过的不得申报退税。
  第七条 对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研发机构的退税申请,主管退税税务机关必须在增值税专用发票稽核信息核对无误的情况下,办理退税。对属于非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研发机构的退税申请,主管退税税务机关必须发函调查,在确认增值税专用发票真实、发票所列设备已按照规定申报纳税后,方可办理退税。
  第八条 采购国产设备的应退税额,按照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税额确定。凡企业未全额支付所购设备货款的,按照已付款比例和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税额确定应退税款;未付款部分的相应税款,待企业实际支付货款后再予退税。
  第九条 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已申报抵扣的,不得申报退税。已申报退税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研发机构不得再申报进项税额抵扣。
  第十条 主管退税税务机关应建立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退税情况台账,并根据需要进行实地调查。
  第十一条 研发机构已退税的国产设备,由主管退税税务机关进行监管,监管期为5年。监管期的起始时间以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日期为准。监管期内发生设备所有权转移行为或移作他用等行为的,研发机构必须按以下计算公式,向主管退税税务机关补缴已退税款。
  应补税款=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金额×(设备折余价值÷设备原值)×适用增值税税率 
  设备折余价值=设备原值-累计已提折旧 
  设备原值和已提折旧按所得税法规定的办法计算。
  第十二条 研发机构以假冒采购国产设备退税资格、既申报抵扣又申报退税、虚构采购国产设备业务、提供虚假退税申报资料等手段骗取国产设备退税款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十三条 本办法施行期限为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此期间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退税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十四条 对本办法下发前,研发机构已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准予在2012年4月30日前申报退税,主管退税税务机关按本办法第七条的规定,办理退税;研发机构已取得的纳入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的增值税普通发票,准予在2012年4月30日前申报退税,主管退税税务机关在函调确认增值税普通发票真实、发票所列设备已按照规定申报纳税后,办理退税。
  对按照《商务部 财政部 海关总署 税务总局关于外资研发中心采购设备免/退税资格审核办法的通知》(商资发[2010]93号)规定已认定的外资研发中心,其采购的国产设备适用本办法,不需重新认定。




关于严格减免税管理的规定(试行)

国家税务局


关于严格减免税管理的规定(试行)

1988年8月18日,国家税务局

关于严格减税免税管理的规定(试行)
近几年来,国家通过必要的减税免税,在支持改革,搞活经济,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在减税免税工作中,一些地区存在着审批不严、减免不当甚至越权减免的情况;对减免税金的使用情况缺乏严格的监督管理;对减税免税的效益没有必要的考核,以致有些减免税金使用不当、效益不高,影响了税收作用的发挥。为了严格减税免税管理,提高减免税金的经济效益,有必要建立健全减免税审批和减免税金管理、统计、报告制度。为此,特作如下规定。
一、减税免税的申请与审批
(一)减税免税必须贯彻以法治税的原则,严格按照税法、条例和税收管理体制的规定办理,不得越权减免。
(二)各级税务机关在审批减税免税工作中,必须认真贯彻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保证财政收入预算的实现、提高减免税金的经济效益。
(三)纳税人申请减税免税必须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书面报告,说明申请减免税的原因,减免税金的用途,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并提出减税免税后可能达到的经济效益目标和可行的措施。
(四)主管税务机关在接到纳税人减税免税申请后,必须对纳税人的减免税申请报告认真地逐项核实,提出具体的初审意见和报告,并按税收管理体制的规定逐级上报。
(五)上级税务机关要按照税收管理体制的规定,对纳税人的减税免税申请和下级税务机关提出的初审意见进行审批,对金额较大或影响面广的减税免税申请,要派人进行调查,然后作出审批。
(六)对减税免税期满的纳税人,应当按期恢复征税;个别纳税人恢复纳税仍有困难的,应当按规定重新办理减免税申报审批手续,不得自行延长减税免税期限。
(七)对违反税收法规的减免税规定、决定、指示,主管税务机关有权拒绝执行并向上级税务机关直至国家税务局报告。
二、减税免税税金的管理
(一)享受减税免税的纳税人,必须按照税务机关批准减免税时规定的用途使用减免税金,并单独设立帐户核算,专款专用。
(二)享受减税免税的纳税人,在使用减免税金时,必须报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并定期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减免税金的提取、使用进度和取得的经济效益等情况,如遇特殊情况不能按照规定的用途使用减免税金,必须报经原批准的税务机关同意后,方可改变。
(三)享受减税免税的纳税人,在减税免税期内,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暂行条例》和税务机关的规定,按期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及其它有关资料,接受税务机关的监督检查。
(四)税务机关应当加强对减免税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定期进行检查,帮助纳税人改善经营管理,用好减免税金。如发现减免税金使用不当或未达到预期效益目标的,税务机关应当及时予以纠正或中止减免,必要时得将已减免的税金追缴入库。
(五)税务机关对违反本办法的纳税人,应当进行批评教育,限期纠正;或者停止执行减税免税,恢复征税;或者将减免的税金征收入库;必要时还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暂行条例》有关规定处理。
(六)凡以隐瞒、欺骗等手段骗取减税免税照顾或未经税务机关批准擅自比照有关规定自行减税免税的,应当按偷税处理。
(七)税务机关在办理减免税工作中,要依法秉公办事,不得越权减免、滥批减免、以权谋私,如有违反,要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八)基层税务机关应当按照上述规定的要求,将减免税的管理做为本单位和税务专管人员征管工作目标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层层落实,并据以进行考核。
三、减税免税的统计报告
(一)基层税务机关应当建立纳税人减税免税底册,详细登记减免税的批准时间、期限、金额、用途、使用进度和效益,并按期统计上报。
(二)省级税务机关应当根据下级税务机关的报表,按季汇总,上报国家税务局。国家税务局在必要时应当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税务局通报。
四、本规定不适用于对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和外籍人员的减税免税。
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税务局,可根据本规定,结合本地区的情况,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并报国家税务局备案。
六、本试行规定自1988年10月1日起执行。